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,你的“失眠”是真正的失眠吗?

日期:2021-07-14 点击数: 来源:



2021年3月21日是“世界睡眠日”

今年的主题是“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”


在当今社会

每个人可能都有过失眠经历

“30年前睡不醒,30年后睡不着”的说法已经落伍

失眠年轻人比比皆是

买最贵的保健品,敷最贵的面膜

熬着最深的夜,描着最in的黑眼圈

但是,你所经历的失眠,是真正的失眠吗?

只是“熬夜”“睡不着”

却不一定就是医学定义的失眠



 

失眠症的定义

如果把失眠作为一种疾病,医学对失眠的定义是:

频繁和持续的入睡和(或)睡眠维持困难,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。

诊断标准为:

1.入睡困难

2.早醒

3.睡眠维持困难

4.睡眠时长不足

5.日间症状


一起来看看具体是哪些症状吧!

1.入睡困难:从躺到床上到睡着的这段时间,叫入睡潜伏期;成人大于30分钟,叫做入睡困难。

2.早醒: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

3.睡眠维持困难:夜间反复醒来多次,而且醒后难以再次进入睡眠

4.睡眠时长不足:睡眠时间因人而异,随着年龄,对睡眠的需求量减少。还有人天生就睡眠少,精力好。

PS:目前提倡学龄前儿童大于10小时;中小学生睡眠在9-10小时;成人睡眠7-8小时;老年人睡眠6.5小时以上。

5.日间症状:白天疲倦,易怒,日间瞌睡注意力或记忆力下降,影响到工作,生活和社交。

这几个条件满足一个或者多个,而且才能在医学上诊断为失眠。

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3次以上,持续3个月,排除其他干扰睡眠的问题(噪音,晚上孩子哭闹,值夜班等等)才能诊断为失眠症,也叫做慢性失眠。

短期失眠症的病程少于3个月。

 

为什么会失眠?

1987年以来,认为失眠原因有三因素,叫3P模型。

易感因素:某些性格或者遗传因素,比如完美主义者的性格。

诱发因素:比如工作压力,人际关系矛盾,生活变故等应激事件,容易诱发急性失眠。

维持因素:急性失眠后,处理的态度或情绪不恰当,使得失眠维持。

还有些因素也会影响,如:

光照:在日间,有足够的光照,会抑制大脑分泌褪黑素,让头脑保持清醒;当进入夜晚,脑内分泌褪黑素产生睡意。

温度:体温波动会诱发困意,白天活动中身体产生能量体温升高;夜晚体温下降,产生一些对睡眠有帮助的激素和神经递质。

睡眠驱动力:有些人睡眠驱动力强,睡的又快又好。白天过度的睡眠会削弱睡眠驱动力,造成夜晚入睡困难。

对睡眠的焦虑:在发生急性失眠后,常见的三种心理:

1.担心失眠的不良后果,比如认为会痴呆。

2.害怕失眠,在没有睡意时就早早的躺上床等睡眠。

3.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,比如玩手机,想白天的工作,长时间无法形成“床”=“睡眠”的条件反射。

 

如何评价睡眠质量?

主要分为三个方面:

1.临床评估

询问睡眠情况,比如睡前,睡眠-觉醒节律,夜间症状,日间活动和功能,相关病史,查体,家族史等。

2.主观测评工具

主要依靠睡眠日记和量表,比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、失眠严重指数量表等

3.客观测评工具

最常用的就是多导睡眠监测(PSG)

这是一种可视化的医学指标,通过采集脑电信号、心电信号、肌电信号、血氧饱和度等,客观的反映整夜睡眠分期是多少?入睡的潜伏期是多少?深睡眠是多少?浅睡眠是多少?有没有发生夜间睡眠呼吸的暂停?(严重打鼾)有没有异常的睡眠行为?(比如梦游)从而发现睡眠疾病,精准治疗。

 

如何治疗失眠?

作为失眠者,你get到以下的痛点吗?

#不吃药睡不着

#药越吃越不管用

#担心药的副作用

#药物依赖,戒不掉了

其实,失眠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
 

Copyright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. 京ICP备13034273号;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878号